女扮男装只为多套几件御寒衣服破洞烂袖经她们一补立马完好如初

 来源:a8体育     |      发布时间:2024-03-22 16:49:44

  上万元的西装不小心刮了个口,也许就变成了“废品”。但是如果你把它送到“街头织补”那里,用不了半个小时,破口便能消失得无踪。在省城经四路振华人民商场附近,便有这样一群能够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街头织补工。近日,本报记者走进了这群街头织补工中,体验一下她们在冬日的严寒中,坐在路边干手工活的日子。

  在一个冬日的下午,记者来到经四路振华人民商场门前,路边已有不下十个小织补摊位。一块写着“精细织补,电脑刺绣”等字样的小牌子、一张小板凳外加一个装满衣物和工具的“百宝箱”,便是织补大姐们的全部“装备”。

  曾把自己的衣服送到织补过的人往往会有种“很神奇”的感觉。甭管是毛衣毛裤,还是料子衣服,只要经过织补工的手,刮开的口子、虫蛀的破洞都能化为无形。她们究竟有什么“魔法”?

  “哪有什么神秘的,我们用的就是这个。”听到记者的问题,织补工胡大姐亮出了自己的工具——一根钩针,一根缝衣针。“再有个撑子就行了,撑子自己做也行,买也行。”胡大姐笑着说。就这么简单?为了验证胡大姐的说法,记者在她身边开始“蹲守”,只见胡大姐一阵飞针走线就搞定了一件被虫子咬过的“皮尔·卡丹”,果然没用到其他的工具。

  在这些织补工的身边,通常都有一个线盒子,里面摆放着上百种颜色的缝衣线,这些就是让破洞、刮口“隐身”的关键。不过,织补工们和记者说,想把衣服补好,光靠这些线不行,还要会“就地取材”。“有些线虽然颜色相近,但还是有差别。要找到与衣服颜色一模一样的线可没那么容易。很多时候得从衣服上取线。”织补工们和记者说,为了能将织补做到最接近衣服完好时的状态,她们往往要从衣服边上取下线来用于织补,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把衣服缝起来。

  这事说着容易做着难。想从机器缝制的衣服边上完整地拆下一段线来不仅需要技术,还得有极大的耐心。记者试着拆了半天,也没拆够织补要用的长度,只好作罢。

  织补摊上走一圈,大衣、西装、针织衫样样都有,似乎只要你能穿的,她们就能补。记者正常采访时,正遇到市民于小姐来拿补好的羊绒衫。她和记者说,这件羊绒衫是前年买的,打完折还要1000多块钱。穿了两年,袖口已经磨破了。“就破了这点,总不能扔了吧?”于小姐说:“花上十几块钱补一下接着穿,还挺划算的。”

  “凡是到这里来修补的,没有太便宜的衣服。”一位织补工把手中正在修补的西装亮给记者看,“人家送衣服的时候说这西装上万呢”。记者看到,这件西装后身被刮了个将近一寸长的口子,由于是毛呢面料,织补工正用细针一点一点按布料原有的经纬线织补破口。“说真的,咱也没看出这衣服贵在哪里。”织补工说着忍不住笑了起来,“不过人家都这么说了,咱就精心一点,尽量补得看不出来,要不这衣服不就废了吗?”

  记者体验街头织补时虽然穿了毛衣和羽绒服,但一个小时后就冻透了。织补工们看到记者瑟瑟发抖的“狼狈相”,直说记者“准备不足”。“羽绒服还不够吗?”记者看看她们,果然每人都穿得十分臃肿。她们虽然都是女性,但通常穿着男士羽绒服。

  “男士羽绒服厚,而且肥大,可以套下更多衣服。”一位织补大姐和记者说,之所以一身男装,就为了能多套衣服,“你看我这牛仔裤里还穿了三条线裤呢。”织补工们说,冬天坐在路边,手里还要织补衣服,身上穿得不暖和,手很快就会冻僵,干活的质量更是没法保证。因此,多穿就是抵御寒冬最好的秘诀。“秋衣、保暖衣、毛衣、棉袄,外面穿个羽绒服,等再冷了,外面还得再穿上件大衣。”

  振华人民商场附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“织补市场”已存在大约10年时间了,目前济南只有这一个织补市场。记者正常采访时,觉察到有部分织补工并不愿意与记者多交流,几经询问,原来她们做“街头织补”违反了相关规定,面临被“清理”的命运,因此担心在记者报道之后,她们就干不成了。

  “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我们在这里干下去。”胡大姐说,虽然现在织补工不用再为了躲避检查,背着一包一包收来的衣服满大街跑了,可是她们仍然没获得一个摆织补摊儿的“合法身份”,因此干起活儿来还是提心吊胆,生怕有一天干不成了。“其实,就是挣个辛苦钱。”胡大姐说,“那么冷的天,但凡有点办法,谁在这里摆摊儿干这个呢?”

  1、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。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,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、复制、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,不可把这一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。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,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。

  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大众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